每個縣市對於專輔教師班級輔導工作規定的節數不同,在新北市每一學期需要進行72節班輔,平均一周要進行四節課,整體的輔導工作中佔了一定的比例,因此需要花心思來規劃與執行。
如何掌握學生的狀況設計出適合他們的班級輔導課程?怎麼跟老師們進行課務的安排和協調?課程怎樣設計才能引起孩子注意又能達到班輔效果?班輔結束要如何延伸成效進行後續輔導工作?這些都是新手專輔可能會有的擔心。
在這篇文章裡會先以藍圖的方式進行說明,包含班級輔導的基本概念和在學校實務操作方式,希望你也能從中打造出自己的班輔工作流。
班級輔導基本概念
李坤崇(1998)《班級團體輔導》提及班輔的意義:班級團體輔導的時候了解班級氛圍和孩子的情況,透過同儕的互動中,觀察是否有潛在需求的孩子,應用輔導策略讓他們覺察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提升孩子因應問題能力,有效預防、激發潛能。
班輔的意義是在班輔規劃前需要放在心上思考的重要核心,身為專輔的我,也時常放在心裡思考,班輔中挑選的媒材是否能引發孩子們有更多的覺察?能否透過課程看見孩子特殊的需求?在課堂中或課堂之後,能提供什麼讓孩子更靠近自己多一些?能讓他們學起來應用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嗎?
除了知道班輔的意義,也會需要知道我們是以什麼樣的形式來設計班輔的課程。《國民小學學校輔導工作手冊參考版(第二版)》提及班級輔導分成兩種形式,分別是發展性班級輔導與介入性班級輔導。發展性班輔是評估「一般學生」在發展上的需求安排他們所需要的輔導課程,介入性班輔則是因應臨時「特殊需求」來安排班輔。
無論是以何種目的為出發所訂定的班輔,都需要與導師有密切的合作,畢竟專輔入班的時間有限,在學校最常和孩子們在一起的還是導師,導師也是班輔後續服務延伸的關鍵伙伴,需要邀請導師一起提供班級正向且支持的環境,提升孩子心理健康。接著會分享在實務現場中,如何透過四個步驟打造班級輔導工作流?
四個步驟打造班級輔導工作流
步驟一:了解需求訂定主題
規劃班級輔導前需要知道需求在哪裡?想要規劃的是針對孩子在發展上可能普遍有的議題,還是班級因為特殊原因而需要特別入班呢?
發展性的班級輔導課程是比較常設計的班輔課程方向,也就是針對一般孩子的普遍在發展上可能會需要學習的地方進行課程設計,舉例來說,「情緒與社交技巧」是班輔常見的主題,孩子們在五、六年級會更加重視人際關係,但有些孩子可能不知道怎麼跟其他同學互動,在這裡就可以提供社交互動的課程讓孩子們學習,這是屬於發展性的班級輔導。
若在孩子在班級裡的互動似乎衍伸到霸凌的議題,就會因應班級的特殊需求規畫霸凌防治的介入性班輔課程。此外,如果學校出現重大危機事件,評估學生需求進行安心輔導也是介入性班輔的一環。
當然如果你發現孩子在這個年段特別容易有霸凌的行為出現,你也可以在行為出現的時候先設計課程,預防行為的發生,也可以讓孩子們知道當行為發生的時候,可以怎麼因應狀況、尋求相關資源。以預防的角度來設計這樣的課程,我也會把它當作是發展性的班級輔導性質進行上課。
除了上述的主題,每一年我都會再依據受輔孩子的不同,分析他們可能需要的主題來入班,想知道更多的主題內容,歡迎看底下的相關文章,有更多主題規劃的實務分享在裡面。
相關文章
班輔主題│想規劃「精準」主題,先從「熟悉」開始
步驟二:依據執掌安排時程
每一間學校會因為規模不同、生態不同,入班的時間就會不一樣,像可能在期中考前後比較不容易要到班輔時間,在考完試之後孩子比較沒有事情,也比較能夠入班班輔。此外,班級數的多寡也會影響班輔上課節次的安排,班級數比較多,可能不見得每個班都會入班,需要搭配其他形式的一級輔導方式來跟孩子碰面。
記得身為新手專輔時,因為是學校第一位專輔,導師對於班級輔導要做什麼還不是很熟悉,因此在推廣課程時,有些導師會面有難色地問我:「這是一定要填的課程嗎?」儘管如此,我還是以誠懇的態度跟老師耐心說明,珍惜每個跟導師溝通的時刻,我知道導師對我的不熟悉需要的是時間來建立關係。
上過幾次班輔,老師們開始對專輔這個角色不陌生,我也會在每次班輔後跟老師們聊聊天,多了解孩子們的狀況,也會和老師們討論課程有沒有哪些聽起來是比較艱澀的不好理解的地方。因為老師們帶班的經驗和對於孩子們的了解都比我們還多,所以能多問、多聽、多了解都是寶貴的經驗。
由於每一學期都要進行班級輔導,因此會需要系統化的方式來進行班輔時間調查,除了時間調查的小工具以外,我也因為實務現場碰到的問題發展其他三個小工具,幫助我可以更順利和老師「喬」出時間,並且順利入班,有興趣可以看底下的相關文章,有更詳細的說明喔!
相關文章
班輔時程│四個小工具幫你「喬」出班輔時間
步驟三:設計班輔應用技巧
印製全校名牌建立連結
由於班輔一學期才見孩子1-2次,因此為了可以更快速認識孩子們,我印製全校孩子的名字。是的,你沒看錯,就是全校的小孩!
擁有學生名牌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在課堂上直接叫出孩子的名字,提升孩子們對於課堂的專注力,加上現在因應疫情全面戴口罩,這些名牌更可以幫助我不認錯小孩。
另外,如果有特別想要跟老師討論的小孩狀況,班輔後與老師討論時就會更加方便,有時老師也會來輔導室與我討論孩子的狀況,當老師提到哪個孩子的名字時,可以快速幫我提取小孩的模樣及班輔時的情形,和老師們討論起來會更順利。
這些名牌我特別買三十個透明立牌來放置,名牌也比較不容易飛走,在上課前和下課後會讓孩子們抽換自己的名牌,以便我到下一個班進行班輔時,下個班級能替換成自己的名字。
孩子們看到新奇的立牌,總會忍不住玩個幾下,所以這需要事先跟孩子們約定上課要練習把自己的名牌放好,如果在提醒之後還是忍不住動自己的名牌,我就會先暫時替他保管。
相對的也會失去幾次跟同學分享自己想法的時刻。因為老師不會叫到他的名字邀請他分享,等到他能專注的時候才會再把名牌還給他,這樣的過程也是建立與孩子們上課原則的機會。
多元媒材讓課程更吸睛
第一次入班時,我會在第一堂上課會需要清楚的介紹自己、到班上來是做什麼的、主要上什麼類型的課程,接著會應用多元媒材和孩子們上課。
媒材可能是影片、繪本、遊戲或歌曲等,透過多元媒材引發與孩子更多的互動和討論。媒材用的好能夠讓課程錦上添花,加上輔導技巧應用得當,孩子都會非常喜歡上專輔的課!
除了媒材的安排,在班輔下課前五分鐘,我都會提供相關輔導資源給孩子,平時孩子心裡有話要說的時候,可以讓學校老師知道,或者寫信到學校的輔導信箱─哆啦A夢,同時說明寫信的方法與原則。
而我也會讓孩子知道我的工作是專門聽他們分享自己心事的老師,會給予孩子們多一點安心,當孩子來到晤談事的時候,可以把在課堂中感受到的開心經驗、安心感覺一起帶進來工作。
關於班輔的課程設計,我會陸續整理應用過的媒材及課程安排至部落格與大家分享。
應用獎卡創造成功經驗
當孩子們舉手分享時,我會給中低年級孩子們小獎卡,高年級孩子則是會給撲克牌。這個獎勵方式不同的專輔有不同的見解,可能會擔心孩子們如果少了獎勵就不願舉手分享,擔心孩子們原本的內在動機被外在獎勵所取代。
但對我而言給獎卡和撲克牌是代表我聽到了每個孩子的聲音,我也會請孩子把獎卡放在桌上,讓我知道還有哪些小孩還沒有分享,以便課堂中可以邀請他,當然,我也尊重在課堂中還沒準備好要分享的小孩,不勉強分享。
下課前會計算獎卡數量,融合班級獎勵或學校獎勵制度進行加分、給榮譽卡。對於一些孩子而言,在班上是不容易獲得這些鼓勵的,我認為這也是對他們來說可以創造一些成功經驗。
步驟四:評估成效調整課程
班級輔導是否有成效?與你一開始帶著什麼目的進入班輔有關。如果是針對孩子一般需求進行的發展性班輔,依據課程中訂定的小目標來看,孩子們上課的回應是否理解?是否有需要進一步調整課程。此外,也會在課後跟導師討論對於孩子課堂表現的觀察是否需要提供後續的服務?
有一次在課堂中與孩子討論家庭暴力防治議題,導師發現孩子在課堂中的反應跟平常不同,與孩子旁敲側擊一番之後才知道近期家人有較多的衝突,孩子也承接較多負面情緒,因此在課堂對於課程的內容也容易有些負面情緒產生。我很感謝導師的發現,才讓我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看見孩子的需求。
對於介入性班級輔導針對班及特殊需求的設計而言,更需要看看潛在特殊需求的孩子在哪裡?專輔的介入可以讓孩子對自己有較多的覺察與理解,有時需要協助紓緩班級面對危機事件的壓力,我會評估所使用的媒材是否能讓孩子們心情比較放鬆,也需要讓他們知道負向情緒產生時的因應方式。此外,也會提供老師對於孩子們的觀察指標,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孩子需要更多的資源協助。
因此班輔的目標就不是單純讓孩子理解課程,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導師有沒有可能應用這些課程在班級好好延續,或者導師能進一步與輔導室討論,給予孩子獲得更多的資源。除了導師之外,我的班輔還有另一個目標是,我跟孩子之間的關係是否能夠讓孩子在有需求時可以直接跟我分享,因此我也會提供孩子資源讓孩子可以直接找到我。多元的輔導資源提供,深化導師和孩子的心,以達到輔導支持的效果。
結語
入班前會需要了解班級的需求來規畫主題,並且依據執掌來安排時程,有多少時間規劃多少班輔的內容,上課時也需要適時應用輔導技巧,課程結束會評估課程對於孩子來說是否適合,看是否需要進行課程的調整,此外,也會跟導師了解孩子的狀況,評估後續服務的方向。
班級輔導真的是很好觀察孩子在班上與導師、同儕互動時的真實模樣,擔任專輔第一年可以不用以「精準課程設計」作為設計班輔課程的目標,而是以「熟悉」學校生態、師生班級氛圍來進行課程設計的,需要的是更多的「實驗精神」大膽嘗試。
每一次的入班都會增加我們對於孩子們的需求更加熟悉,課程的每一次調整也可以貼近孩子更多。掌握這些核心的步驟,相信你也可以在學校打造屬於你的班輔工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