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學年帶領團體活動之前,會需要先撰寫「團體計畫書」,這份計畫書主要呈現團體輔導的活動規劃概況,許多新手專輔都會對這份計畫書感到十分困擾。
「團體輔導要帶領什麼主題?誰會來參加團體?怎麼設定輔導目標?該如何設計團體方案?怎麼聯繫相關資源?如何評估成效?……」
如果對於學校輔導工作場域沒有一定的熟悉度,要憑著自己的想像來完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若要等到帶團體前一周才在想這些問題,只會更加慌亂與徬徨!
在這篇文章裡,希望能夠幫大家建構一個團體輔導概念地圖,這張地圖能讓你提前預備,帶起團體也能多一份從容。
五步驟建構團體地圖
Step1.看見成員需求,訂定團輔主題
「我要帶團體了!要帶什麼主題?」剛進入學校場域的你,可以先與學校輔導夥伴「了解過去」。
如果學校已經有其他的專輔夥伴,你可以先與他請教過去帶領團體的經驗,包含團體主題、成員招募方式、團體進行時間、團體可以使用的媒材與資源,以及評估團體成效的方法。
如果在學校沒有其他專輔夥伴可以請教怎麼辦呢?
建議你和其他輔導夥伴蒐集相關資訊,這些夥伴可能是輔導主任、輔導組長、兼輔教師、導師、心理師或社工師,他們能幫助你描繪更多學校孩子們的輪廓,同時也可以了解過去受輔的孩子類型。
無論是目前服務學校經驗,還是團體督導和專輔工作報告、主題報告時,都會發現教師較常提出的受輔類型以「情緒和人際議題」為主。
當然,不同學校有不一樣的狀況,透過輔導夥伴的協助,可以讓你找到適合的團體主題和參與團體的成員。
相關文章
帶團指南|如何進行團體成員招募?
Step2.擬定團體目標,設計團體方案
確認主題後,可以花一些時間尋找該主題的相關資料,對於同樣的議題,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理論取向或其他的關注方式,依循取向觀點和核心形成團體輔導目標,進而根據輔導目標,選擇輔導媒材和資源設計團體方案。
一開始不知道要放什麼活動進入方案時,可以找網路現成的團體方案活動作為設計的參考,有可能是學術研究或其他網路分享的資源,無論是什麼資源,都要記得檢視是否符合核心能力的觀點。
要清楚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你做這樣的方案設計?背後有什麼觀點在支持著你?這除了會影響你帶團體的感覺,也會影響你在和老師、家長推廣團體服務時,能不能有效說服親師把孩子送出來給你。
此外,時間因素也是需要在設計方案時考量的部分,通常會選擇早自習或午休帶團體,大約40分鐘,但有時孩子們會因為打掃、繳交功課、吃飯等班務耽誤來團體的時間,有時也會忘記要來,團體如果帶起來有30分鐘真的就很不錯了,在設計方案時不用貪多!
第一次帶團時,我把方案寫得很像教案,滿滿的40分鐘,然後寫滿八次團體,寫完很有成就感,但是每一次都沒有帶完,或者會面對到流於形式走完團體,卻無法和孩子深入討論。
所以在規劃活動設計時,不僅要貼近議題核心,活動安排上更需要多一點彈性,這樣才不會讓你帶領團體的過程流於活動和形式,而是覺得安心且踏實。
相關文章
帶團指南|團體輔導方案設計攻略【上集】
帶團指南|團體輔導方案設計攻略【下集】
Step3.團體前的會談,開展系統合作
設計完團體方案之後,在正式帶團體之前,會需要與導師和家長進行團體相關的聯繫。
對於一位新手專輔,可能會遇到老師們對你還不熟悉的情形,所以不知道安排什麼樣的時間跟老師們進行團體服務說明,也會擔心如果以全校公告的方式進行團體活動宣傳,會有許多孩子主動報名,屆時會需要耗費更多心力進行成員篩選。
我記得第一年在與導師進行團體活動的說明時,會因為自己的經驗不足而感到沒自信,不曉得老師們怎麼看待這樣的宣傳,也擔心老師們因為對我還不是這麼信任,不願提出輔導個案。
此外,決定成員後要進一步和家長聯繫,也有可能會遇到家長不同意孩子參與團體的情形,因為擔心自己的孩子被貼上負面的標籤,要說服家長讓孩子參與也是需要一些事前的準備和方法。
這些都是在一次次親師溝通之中,不斷建立信任感、累積專業度。因此在事前對於自己團體活動的設計要夠熟悉,傾聽老師們談孩子的狀況是否適合參與自己設計的團體。
如果不適合,是否有其他服務可以做後續的提供?老師是否能夠協助你和家長搭起另一座溝通的橋樑,與家長了解孩子的情形,這些都是帶團體之前可以做的親師聯繫。
Step4.一切從玩開始,處理衝突情境
因為學校的需求,過往受輔學生「情緒與人際議題」被提報出來的比例比較高,因此我也較常以此主題帶領團體活動。通常會以桌遊媒材為主,帶領孩子們玩桌遊,可以更看見孩子們在學校下課時間人際相處時的真實情境。
團體開始5-8分鐘會等帶孩子到齊,過程中我也會先關心孩子當下的心情,也邀請先到的孩子們分享自己在這一個禮拜發生的事情,來做團體前的暖身。
孩子們到齊後,我就會開始帶領孩子們進行桌遊的體驗,過程中若有發生衝突則會停下來處理。通常40分鐘的時間裡,一個桌遊則綽綽有餘,有時還會因為處理衝突或突發狀況,需要留到下一次團體再將遊戲結束。
團體結束前會讓孩子們寫「冒險紀錄」,也就是當次團體活動結束前的小回顧,了解當次活動帶領下來孩子們的心情和想法。
第一次帶團體時,對於處理孩子們的衝突會蠻擔心的,也會害怕孩子們帶著情緒回到班上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在過程中盡量把問題在團體裡都處理好,若某些孩子還是有情緒,則會先告知導師孩子會晚一點回教室,並在處理孩子的事情之後再請導師留心。
Step5.團體成效評估,後續追蹤服務
團體活動結束,需要針對團體帶領有沒有效果進行評估。然而,要進行團體輔導的評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在有效的時間裡面要看到顯著的成果並不容易,有時老師們也會覺得孩子來團體好像都在玩,無法想像團體輔導和改善問題行為兩者之間的關聯。
當老師在團體進行或團體結束後提出這樣的想法,請先不要覺得受傷。學校場域中有不同的專業,每個專業在看待孩子的問題行為也不同,但老師們都希望能夠讓孩子在班上適應得越來越好,與老師們的摩擦越來越少。
所以,若老師對於此有這樣的疑惑,可以先了解老師的期待,在孩子參與團體的過程,面對情緒事件的強度反應是否有改善,或者找出老師介入時的有效策略。
團體輔導是要讓孩子在團體中能好好的經驗與人互動的歷程,能夠放心分享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當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能夠有其他孩子跟著他一起討論或支持。
建議建立多元的團體輔導成效策略,聆聽不同角色對孩子的觀察,多元的角度來共同評估,建立起孩子在參與團體前、參與時和參與後的多元樣貌。聆聽親師們的觀察同時,也可以提供情緒支持,慢慢從只看見「問題」的眼光中,畫出另一條可愛的故事線,孩子們可愛的樣子就會出現。
團體結束之後不代表對於孩子的服務就結束了!
團體輔導能讓我們看見孩子在團體中的樣子,若團體結束後發現孩子仍有其他服務的需要,請定期追蹤,或給予其他輔導資源繼續陪伴他!
相關文章 帶團指南|如何評估團體成效?
團體輔導地圖總覽
帶領團體輔導之前,不會一開始就急於設計團體方案,然後開始帶團體。會需要先了解服務的對象在哪裡?知道對象之後了解他們的需求,才進一步決定帶領團體的主題。
確認團體輔導主題後,若對此議題較不熟悉,建議先尋找相關資料,建構對這個主題的概念,設計方案時會更有依據,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論取向來訂定團體輔導目標、設計方案。
在帶領團體之前,會需要透過「團體教師推薦表」請導師推薦適合參與團體的孩子,並與孩子們進行團體前會談,同時也會給予家長同意書讓家長了解團體進行的方式,並同意孩子參與團體。
在給家長同意書之前,可以先與家長進行聯繫,了解孩子的狀況,家長也會比較放心讓孩子參與團體。確認成員之後需要發通知單,讓親師生都知道團體參與的時間。
8-12次團體活動中,帶領者可以選擇自己較為熟悉的輔導媒材搭配團體活動使用,需要依照孩子們的狀態調整活動內容與進行方式,單次團體結束之前會邀請孩子回顧當天的團體狀況,並做簡單的回饋紀錄。
團體結束後,需要與導師、家長追蹤孩子的狀況,評估是否提供其他的輔導資源繼續陪伴孩子。
領取FUN心禮包,給你六大好禮
為了能讓你更快速使用相關工具降低新手帶團焦慮,FUN心資源送給你!禮包提供六大模板,可以直接使用,分別是小團體輔導計畫書、小團體輔導成員教師推薦表、小團體家長同意書、導師小團體輔導通知單、家長小團體輔導通知單和學生團體紀錄表。禮包也提供模板使用教學影片和模板範例,歡迎連絡我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