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輔新手|初識團體的心情故事

by tzuying
790 views

說起團體輔導,在輔導領域的我們其實並不陌生,從大三開始修習團體諮商的課,大四諮商實習帶領團體。不知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剛接觸完一學期的團體諮商課程,還是有些懵懂與困惑;大四諮商實習帶團體時,一陣慌亂不知所措?相信我,你並不孤單!在這裡會與大家分享從大三接觸小團體諮商到成為專輔摸索團體帶領的故事。

大三團體諮商課的懵懂與困惑

大三時修習團體諮商的課,對於團體的初步理解就是,團體有不同的理論取向,幫助帶領者看待成員的狀態,團體因為人數比較多,產生的團體動力影響個人的改變和效果也更大,不過團體帶領者扮演的角色會更辛苦一點,因為在團體裡要照顧較多成員。

在課堂中老師會請我們輪流擔任領導者帶領小團體,不過因為同學之間參與團體的經驗較少,所以較難真的體會到什麼叫帶團體,領導者也沒有什麼經驗催化團體動力,成員之間的交流也不多,大多都是各自分享,領導者再予以回饋。由於當時上課的人數多,老師也較難一一進到團體協助,不懂團體的我們也不懂怎麼提問題,各自只好帶著自己對團體諮商的理解過完一學期。

薩提爾模式家族治療團體經驗與成長

由於在大三的團體諮商課裡比較少有完整參與團體、體驗團體的感覺,所以我又另外在學校的學諮中心參與「薩提爾模式家族治療」團體,當下跟著有經驗的帶領者引導,透過冰山理論的探索和家庭雕塑體驗更了解我自己,也更了解我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同時提醒自己在助人工作這條路上,需要不斷自我覺察、省思和清理。你想要帶團體前,也可以先去參與團體,瞭解團體的運作,覺察團體中的自己和其他成員的互動方式,以及在團體中的變化與成長。

大四諮商實習團體帶領的焦慮與迷茫

參加完大三學諮中心的團體後,進入大四諮商實習階段。原以為有修過課、實際參加過團體就能夠在諮商實習時就能輕鬆帶團體,沒想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而理想與現實最大的差距,則是因為「對象」的不同!大三修課以及參與學諮團體的同學都是大學生,而大四的諮商實習要帶領的團體對象卻是「國小學生」。當時接觸小學生的經驗就是寒暑假帶幾天課輔和營隊,除此之外少之又少。

對學生的理解少,意味著不知道他們的需求是什麼?要帶領什麼主題?怎麼設定目標?在團體中有狀況要怎麼處理?每帶完一次團體還要寫紀錄,要怎麼撰寫?一個接著一個問題,讓我非常慌張。在跟同學討論之後,直接到網路搜尋關鍵字「小團體輔導方案」,琳琅滿目的方案讓我們不知從何挑起,只好選擇有論文的「情緒教育的方案」按照自己的想法修修改改,參考裡面成員篩選的方式請學校協助找成員,最後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撰寫團體紀錄,督導老師有額外協助我們理解孩子的狀況,但因為接觸的經驗不多,心裡總還是會感到不踏實。

帶著困惑、焦慮和迷茫慢慢尋出自己的地圖和方向

成為正式專輔教師後的每一年,都在網路上搜尋著帶團體的方式,對於實際帶領團體的情形不斷調整與修正,過程中也請教過幾位專輔前輩,他們會與我分享帶團體的眉角和方法。就在這幾年摸索中,終於慢慢找到自己帶團體的風格和方式。為了幫助曾經與我一樣在帶團體時感到迷茫的夥伴,將在會與你分享〈團輔新手帶團系列文章〉,包含帶領團體時,如何在學校裡找有需求的成員?要怎麼進行方案設計?團體前需要進行哪些聯繫?帶團時可能會遇到哪些的真實情形?以及怎麼評估團體帶完之後的成效?希望這些分享能為新手帶團體的夥伴建構小團體帶領的地圖,加快熟悉帶團體的速度,未來就能越帶越輕鬆!

相關文章
>>帶團指南|團體輔導概念地圖導覽

You may also like